众所周知,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完全可以照抄或照搬的套路,必须在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点,探索和总结适合自身工作开展的路线和模式,并在推动成果转化工作的过程中不断验证和持续调整。
那么,如何借鉴别人的经验呢?笔者认为,借鉴科技成果转化成功案例固然重要,但借鉴失败案例更重要。
科技成果转化过程长、环节多,具有长期性、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等特点,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有点类似进阶游戏,是“闯关”的过程,也是“避坑”的过程。
在《创新知识基础(第4版)》一书中,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级高工吴寿仁提出科技成果转化的“魔川死谷达尔文死海”理论模型,即技术创新成果从走出实验室,到技术熟化、产品落地,中间往往要经历从研究到开发的“魔川”、从小试到中试的“死谷”、从中试到产业化的“达尔文死海”等一系列攻坚克难的过程,甚至有专家用“九死一生”来形容这一过程。
可以说,现在的很多科技成果转化成功案例有“偶然性”,而失败案例有“必然性”。这是因为,成功案例通常不具备“重现性”。首先我们找不到两个完全一样的需要转化的成果,其次在推动成果转化时,参与的创新要素也不可能做到和成功案例完全一样,而任何一个要素或环节不一样,就不能保证成功。因此,成功案例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借鉴的意义不大。
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成功案例的价值并不在于教我们怎么做,而是教我们一种可能方式,拓展我们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的思路和选择。
从另外一个层面上说,失败案例更具备“借鉴性”。那些造成科技成果转化失败的“坑”,是我们在推动成果转化时必须要避开的“坑”,不避开这些“中欧体育kok官网入口坑”,成果转化就必然失败。一项成果的转化过程就像玩进阶游戏一样,只有避开尽可能多的“坑”,少走“弯”路,不走“死”路,才有可能最终“闯关”成功。
因此,为了科技成果转化更顺畅、成功概率更高一点,我们就应该而且必须多借鉴失败案例。
但现实是,我们想多借鉴科技成果转化“失败”案例并不容易。现在存在这样一种现象,科技成果转化很难做、失败概率很高,但有关失败的案例介绍和分析却很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对失败而言,大家更愿意宣传成功。甚至有一些不那么成功的案例,也被包装成为“成功”案例,“羞于”将失败的教训公之于众。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不断摸索和探索的过程。我们还注意到一个现象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如果问当事人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式或模式,往往会得到这样的回答:开始并不是如此设计,因为碰到了某某问题,才不得已而为之。事实上,很多成功都是在摸索实践中、不断试错的过程中获得的。
也是出于这一想法,我们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科技成果转化的“失败案例”。希望因为规避了这些成果转化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更多的科技成果得以成功转化和快速转化。也希望以此为鉴,让科技成果转化失败的“必然性”少一点,“偶然性”多一点;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的“偶然性”少一点,“必然性”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