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企业的深惠协同创新故事
栏目:成功案例 发布时间:2024-09-16
 戴尔蒙德位于仲恺的生产基地,技术人员正在对产品做检测。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在一支微钻的钻头涂上一层纳米金刚石,虽然钻头直径只有0.1毫米,但它可以变得超硬,在加工电路板等产品时可以提升产品品质,钻头的寿命可以延长10倍以上,大大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正是这样其貌不扬的小产品,给电路板加工等多个行业带来巨大变化。  生产这种产品的企业并不多见,其中一家来自惠州诞生的戴尔蒙德。如今,该公司将总

  戴尔蒙德位于仲恺的生产基地,技术人员正在对产品做检测。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在一支微钻的钻头涂上一层纳米金刚石,虽然钻头直径只有0.1毫米,但它可以变得超硬,在加工电路板等产品时可以提升产品品质,钻头的寿命可以延长10倍以上,大大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正是这样其貌不扬的小产品,给电路板加工等多个行业带来巨大变化。

  生产这种产品的企业并不多见,其中一家来自惠州诞生的戴尔蒙德。如今,该公司将总部和研发基地设在深圳,生产基地中德纳微科技放在惠州,形成典型的“深圳研发、惠州生产”的产业互动格局,书写了深惠协同创新的产业故事。

  “现在要稳定生产,扩大市场。”近日,戴尔蒙德董事长唐杰透露,公司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需要继续保持技术的先进性,进一步拓展市场,近期他将前往江西和湖南等地和客户洽谈合作。

  此时,该公司位于惠州仲恺高新区的生产基地里,一批批涂层微钻已生产出来。技术人员端坐在检测室里,用精密仪器对这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这批微钻的直径是0.1毫米,在技术上最细可以做到0.05毫米,比头发丝还要细,可用于多个精细加工领域。”该公司总经理赖建辉介绍。而在公司的销售公布栏,业务员每周的业绩排名和季度排名一目了然,显示着这家公司的销售进度与竞争态势。

  从组建团队到埋头研发、产业化生产,再到扩大市场,一家初创企业已然茁壮成长。一晃十年,创始人唐杰的创业梦起点在深圳。

  那是2007年,唐杰大学毕业之后进入一家深圳公司工作。作为一个理工男,他并没有因工作繁忙失去对专业领域的好奇。在工作过程中,他逐渐发觉微钻用途非常广,但它的性能还可以再提升,比如加强硬度以提高作业的精度,降低钻头的损耗。当时,业界对这项技术已有涉及,但并不成熟。

  作为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金刚石材料开始进入他的视野。随后,用纳米金刚石涂层给微钻加工的设想逐渐在他脑中形成。就这样,他一边工作一边用业余时间钻研这个课题。

  2011年,唐杰考虑再三,决定进入深圳大学材料学院读研,希望借此一举攻下这个课题。在深大,有相关专家的专业理论指导,再加上几名同学组成团队一起搞科研,课题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毕业之后直到2016年,唐杰对当时掌握的技术和市场情况做了评估,认为时机比较成熟,应该正式成立一家公司将这项技术产业化。“选址也很重要。”唐杰直言,当初经过考察,最终认为惠州比较适合创业。他的理由是,惠州靠近深圳,可以方便地接收深圳的最新信息,进行人才和技术交流,这一点非常重要。另一方面,惠州的电子信息产业实力雄厚,一旦产品投产,可以依托惠州的市场实现产品的推广应用。总体上,惠州对于创业者来说比较有吸引力。

  当年底,他的公司在仲恺高新区成立。此后,公司多次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并崭露头角,陆续获得相关创投机构的投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步伐大大加快。赖建辉介绍,去年公司改制为集团,总部和研发基地设在深圳,在惠州、无锡、中欧体育kok官网入口宁波设立产业基地。如今,公司研发的纳米金刚涂层超硬线路板微钻、陶瓷义齿加工用超硬车针,以及用于制作手机弧面玻璃屏的石墨热弯模具用高性能石墨刀等产品,获得40余项相关专利授权,并加快了市场拓展。

  赖建辉介绍,公司目前主要推出的是涂层微钻、微铣刀等产品,今后可能还要推出集成电路及相关领域的镀膜等产品。微钻主要用在电路板领域及精加工领域。近几年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一些新兴产业加速爆发,电路板产业随之扩张。这既带来电路板市场的扩大,也提高了加工技术的要求。比如,电路板有高多层板、精密封装基板、多层软板,钻孔后要确保层与层之间的导电性能。微钻打孔的孔壁粗糙度、钉头、灯芯等指标,决定了线路板集成控制的性能和稳定。另外,微钻的寿命受钻头质量的制约,如果钻头不够好,不仅影响电路板的加工效果,也会因较高的钻头更换频率而增加企业成本。

  这给纳米金刚石涂层微钻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当然,首先要依靠强大的研发力量。戴尔蒙德选择设在深圳设立研发基地。

  在唐杰看来,深圳始终是企业需要依靠的创新高地,尤其是戴尔蒙德这样的科技企业。深圳科技人才多、高新技术企业多,高校和研发机构的实力也很强,企业可以从深圳引进大量优质资源。因此,当公司在惠州起步并获得深圳市政府引导基金战略投资之后,他把总部和研发放在了深圳,而把惠州作为主要产业化基地。这主要是考虑到深惠两地各自的优势,以及两地在电子信息产业等领域协同创新的格局。

  赖建辉的看法类似,他表示,惠州用地较为宽松,在深圳搞研发,在惠州和其他地方搞生产,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扬长避短,这对企业、产业乃至对深惠两地都有好处。正是在这种模式的带动下,去年该公司销售额近6000万元,预计今年突破1亿元。

  目前,该公司在深圳的研发团队正在做新型镀膜的研发,以开拓新的产业领域,它们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涉及新能源、半导体、透明显示、环保等。但无论是哪种产品的研发,都不是企业单打独斗完成的,而是在自身研发的基础上,借助产学研合作来实现。比如,深圳的研发人员可以向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相关专家咨询,甚至使用相关设备仪器,还可以迅速获得当地行业圈里的前沿信息。赖建辉认为,这种研发便利非常重要,现在互联网虽然发达,尖端技术和前沿信息不见得会在网上传出来。公司和深圳、北京等地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了大量产学研合作。唐杰很忙碌,不仅要在深惠两地跑,频繁在外地出差,而且继续攻读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南方科技大学联培的材料博士学位。

  跑起来、学起来,对企业员工来说同样重要。赖建辉说,现在员工不好招,如果深惠之间的交通对接更加便利,尤其是惠城区和仲恺高新区与深圳、广州等地之间的交通更加快速高效,不仅方便招人,也方便研发人员往来交流。目前深惠两地要一个半小时的路程,在他看来还不够快。“如果早一点修通高铁、城轨或者地铁,那就方便多了。”赖建辉。

  深惠融合是一种趋势,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必要性。不过,从惠州的角度来看,似乎更加迫切需要这种势能来助推自身发展。

  融合并非易事,涉及体制机制、软件和硬件等方方面面。其中,营商环境的优化显得至关重要。以交通为例,不少惠州企业家反映,深惠之间的交通还不是非常便利,尤其是在轨道交通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的确,深圳和惠州作为相邻的城市,如果能通过加快交通建设进一步缩短时空距离,则有望形成和广佛类似的同城体系,这将是推动深惠融合的一大利器,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内容。交通提升不仅有利于人员的往来,也有利于资本要素的自由流动,对企业大有裨益。

  相比交通领域的硬件建设,作为软件的政务服务效率的提升也非常重要。创业者从深圳来到惠州,如果感受到的是等同或接近深圳的政务服务效率,不仅会留下好的印象,也会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可见,在深惠融合的背景下,惠州首先要做的就是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理由很简单,深圳的营商环境在不断提升,惠州把这项工作做好了,深惠融合才有更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