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股连日涨跌异动背后:教培监管常态化、分类施策成大方向
栏目:艺术培训 发布时间:2024-08-17
 中欧体育kok官网入口日前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中在“激发改善型消费活力”方面提到资源,满足社会大众多元化、个性化学习需求;推动社会培训机构面向公众需求提高服务质量”等。  自《意见》发布后,8月5日至7日,连续三天资本市场教育板块强势反弹,中公教育、昂立教育、学大教育、卓越教育集团等多只教育股股价持续上涨。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更是一度在7天内收获了6个涨停板,涨幅高达

  中欧体育kok官网入口日前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中在“激发改善型消费活力”方面提到资源,满足社会大众多元化、个性化学习需求;推动社会培训机构面向公众需求提高服务质量”等。

  自《意见》发布后,8月5日至7日,连续三天资本市场教育板块强势反弹,中公教育、昂立教育、学大教育、卓越教育集团等多只教育股股价持续上涨。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更是一度在7天内收获了6个涨停板,涨幅高达82%。资金扎堆涌进教培板块个股,被不少人认为该行业又一次迎来了春天。

  而8日形势突变,包括、凯文教育等在内多个教育股开盘大跌,、、一字跌停,科德教育跌超11%,、豆神教育等跌超8%。

  12日,A股教育板块午后又出现显著波动。中公教育股价跌停,股价下跌超过6%,ST东时、全通教育、国新文化等公司股价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随后几日盘面渐趋稳。

  针对本轮教育板块的连日波动,多位业内专家向南都记者指出,盘面涨跌形势与此次《意见》的政策风向解读密切相关,前期一些自媒体鼓吹的“K9学科培训解禁”系市场误读。《意见》所指“教育培训”并非学科类培训,而是以、成人教育及非学科培训为代表的培训内容。这也贴合了当前教育公司的转型方向。

  而伴随教育圈上周开始对市场误读的一波辟谣,盘面从连续涨停板的浮盈中走出,股指曲线在波动中企稳。

  公开资料显示,自“双减”政策发布后,多家教培机构开始向、智能硬件、文旅直播等新领域转型。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董圣足近日在谈及《意见》公布后教培板块的活跃反应时,公开表示,坊间一些误读主要源于对学科类培训管制是否会放松的不同理解。其实,从宏观制度走向及各地实际监管情况看,目前并没有放松学科类培训管制方面的考虑。

  《教育部2024年工作要点》再次提出,“深化校外培训治理,加强线上线下巡查……严防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规范非学科类培训监管。”

  公开信息显示,就在这个暑期,多地教育部门都继续发调严禁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并且不少地方还公开了对违规校外培训的查处情况。就在12日,北京市海淀区还通报了一起涉嫌违规组织学科培训的查处情况。

  就此来看,从激发教育和培训消费活力中去“捕捉”校外学科类培训监管放松的信号,未免过于一厢情愿了。这不仅可能会给一些家长和相关从业者、市场主体带来误导,也会影响到政策本身所致力于传递的善意。

  “教培的风向近一段时间来是有微调,但被部分自媒体胡乱解读为学科类教培要解禁是不对的。”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明确指出:“实际上,文件讲的教育和培训消费主要针对非义务阶段、非学科类教育,尤其是成人和继续教育。”

  记者也注意到,新出台《意见》中,对于涉及中小学的这段表述很清楚:指导学校按照有关规定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引进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提供非学科类优质公益课后服务。“注意,是非学科类,公益课后服务。换句话说,义务教育以及学科培训的基本要求,并没有变化。”陈志文说。

  “《意见》明确提到推动教育和培训消费,这在‘双减’之后是首次。”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称。

  熊丙奇表示,教育和培训本来就是消费领域之一,“双减”后,也一直在强调规范校外培训发展,包括职业培训、校外非学科培训。其中,校外非学科培训一直是放开的,职业教育培训也是政策鼓励的。“但推动教育与培训消费,不是被一些自媒体所解读的‘开放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培训’,而是规范校外培训,提升服务质量。”他强调。

  董圣足表示,当下,各地的“双减”协调机制都在正常运行,而且行政监管正逐步走向常态化、长效化。目前,全国范围已经压减了很大比例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在这个角度已经达到治理目标。“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应该保持清醒认识,而不应对宏观形势产生误读和误判。”

  事实上,历经近年几轮整改后,教培机构业绩拐点已现。据西南证券今年7月研报指出,2023年教培机构在疫后线下活动复苏、规范经营下,收入恢复至双减前8至10成;随着营销活动减少、经营利润率提升,利润整体恢复甚至超过“双减”前水平。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南都采访时都谈到,社会教育培训涵盖范围很广,对于面向不同人群不同类型的培训,有不同的法律和政策要求,分类施策是大方向。

  在今年2月《校外培训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中,就已明确了分类施策,即对未来校外培训按照学科类和非学科类实行分类管理。一方面,学科类培训管理办法将不断完善;另一方面,科学、科技等非学科类培训有望获得更多支持。同时新政还提到要“正视家长培训需求”“明确平衡各方权利义务”等。

  新政将高中阶段和义务教育阶段区别管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仍延续“双减”政策,高中阶段则在机构审批、培训时间等方面据实际情况,做了一些更符合学生需求的调整。

  “激发培训消费活力,与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是并行不悖的。”在熊丙奇看来,国内校外教培的政策监管规范正日益企稳,“不是一激发,就全部放开,更不会一放即乱;也不是一刀切严管,一管就死。”

  具体而言,一方面,要扭转一些地方存在的“一刀切”管理思维,对政策所允许、鼓励的校外培训,要依法支持,不能人为设限;另一方面,不能以“清零”为目标治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培训,应该允许有合法资质的学科类培训机构给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差异化的教育服务。

  此次《意见》中提到的“非学科类优质公益课后服务进校园”,年初的《征求意见稿》中也早有类似风向,如“鼓励、支持少年宫、科技馆、博物馆等各类校外场馆(所)开展校外培训,引导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学校课后服务”等举措。

  投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近期教育盘面涨跌异动形势,除了与此次《意见》的政策风向解读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以下市场因素助推。一是行业数据好转,国内的培训机构牌照持续环比增长,今年1月至6月培训牌照增长了11.4%;二是上市公司报表普遍修复,龙头公司的收入都取得了良好的增长。因此教育板块本身也成为近期相对有活力的服务消费类板块。

  事实上,“双减”三年以来,伴随着政策的企稳,教培业务的确已逐步走出了低谷期,但未来确实还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比如人口因素影响、宏观经济形势、消费力影响、适应新时代教学需求等,“即使教育板块底部周期逻辑相对清晰,但板块的表现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一位多年从事教育二级市场投资的证券从业人士表示。

  “从当下宏观环境来看,投资者风险偏好普遍下降,更倾向于投资较为稳定的资产,对成长型的职业教育板块和强监管的学科类培训领域投资仍相对谨慎。”

  针对职业教育,《意见》提到“提质增效”,建设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同时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服务业紧缺人才。鼓励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和企业合作共建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培育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服务业人才。

  这些内容并非首次提及,一直以来,职业教育都是国家鼓励的发展方向。正是因为政策明确鼓励,所以在“双减”后一大批K12培训机构向职业教育转型,比如高途(NYSE:GOTU)、学大教育、昂立教育、等。

  以公考培训起家的中公教育,也在前两年业绩遭受重挫之前,开始加大职业技能与就业培训。2021年底,中公教育成立职教事业部;2022年5月,上线泛职业提升平台——中公优职。6月,上线企易学堂APP,加速布局企业培训赛道。在2023年半年报中,中公教育首次公开战略定位调整——由“大型的多品类职业教育机构”变为“公共就业与再就业服务提供商”,加码就业培训服务。

  8月1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接受新华社访谈时表示,将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举办“少而精”的中等职业教育,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办学能力,加快推动职业教育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谈及《意见》对职业学校和商业机构的影响,全国工商联教育商会监事长马学雷对南都记者表示,“对于深化职教供给端的改革很重要。”他阐述称,提质增效的核心就是提供高水平的教育服务,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就是要打通产学研的环节,“抓手就是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进一步推动校方与企业的产教融合战略持续落地,拓宽学生成才通道及社会就业能力。”

  而对于如何落实本次《意见》中提及的“社会培训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多位专家都谈到,在听取机构、家长的意见基础上,应科学设置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培训时间;按市场规律优化政府指导价管理制度,允许机构基于实际成本来进行浮动定价,如此方能在现有基础上提高服务水平与标准,更好满足社会多元化学习需求。

  南都记者观察到,近年来国内教培机构在满足多样化需求方面也有所布局。比如,部分教育品牌推出了相应的AI硬件产品;多家教育上市企业开拓了研学旅行业务;甚至有企业针对考研等需求开设自习室。此外,新东方、好未来、网易有道、猿辅导等企业也与博物馆、科技馆有不同类型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