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革命传统纳入中小学课程不单独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
栏目:中小学课程 发布时间:2024-09-17
 8月24日,教育部召开了第一场“金秋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文化指南》)的相关内容,提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面融入各学科课程教材,不单独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  同时,为加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教育部还印发了《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革命指南》),明确提出革命传统教育以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

  8月24日,教育部召开了第一场“金秋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文化指南》)的相关内容,提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面融入各学科课程教材,不单独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

  同时,为加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教育部还印发了《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革命指南》),明确提出革命传统教育以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为主,艺术(音乐、美术等)学科有重点地纳入,其他学科有机渗透,“3+1+N”全科覆盖。

  值得注意的是,《文化指南》与《革命指南》在今年2月一并印发,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亮会上表示,“简单来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是解决我们从哪里来的问题,革命传统教育主要是解决要我们到哪里去的问题。”

  《革命指南》显示,反映革命传统内容的载体形式可分为两类,一是原中欧体育kok官网入口始素材,包含重要革命史实和关键事件,革命英雄人物及事迹,革命文物、遗址、纪念场馆和重要纪念日及仪式四个类别。二是基于原始素材创作的作品,反映马克思主义真理和人人格光辉,展现革命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

  一方面,坚持分学段由浅入深、有序推进、全程贯通,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小学阶段围绕政治思想与道德启蒙,培养学生对中国的朴素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初中阶段围绕政治觉悟和品德锤炼,注重选择各个历史时期重大历史事件、伟大成就等,使学生懂得没有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高中阶段围绕政治认同和精神升华,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必然性,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四个自信”。

  教育部明确提出以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为主,艺术(音乐、美术等)学科有重点地纳入,其他学科有机渗透,细化了不同学科革命传统教育的重点内容和形式,注意到学科间的相互衔接、相互融合和相互促进,形成革命传统教育的整体效益。

  为进一步培养青少年文化自信,2021年2月5日,教育部官网发布《文化指南》,重点解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进什么、进多少、如何进”的三个问题。

  关于“进什么”的问题,《指南》提出要从厚植中华文化底蕴、涵养家国情怀、增强社会关爱、提升人格修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育人目标出发,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载体形式有经典篇目、人文典故、基本常识、科技成就、艺术与特色技能、其他遗产六个方面,具体包括寓言、传说、传统医药、时令节气、都江堰工程等内容。

  又如何把握“进多少”的度呢?《指南》明确,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面融入各学科课程教材,明确各学段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基础要求,并适当拓展,适量适中,不单独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

  在“如何进”的问题上,《指南》建议结合学科特点整体设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教材的总体要求分解到中小学各学段各学科。

  小学阶段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和感受力为重点,介绍中华民族重要历史人物、传统节日、节气与风俗、发明发现、特色技艺等;

  初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比较系统地介绍我国各族人民创造灿烂文化的历史及伟大成就;

  高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和践行能力为重点,讲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渊源及重要学术、艺术流派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