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评论部的公司报道和新闻部门的公司报道该有什么样的区别呢?”我觉得应该是“公司”报道和“公司新闻”报道的区别。报道的主体是“公司”还是“公司事件”的区别。
传统的公司新闻报道大都偏向于报道公司高管的变更、大股东的变更,收购与兼并,以及重大丑闻事件等。它要报道的是“事件”。公司报道则带有静态的成分。它应该更深入,zoty中欧体育更加回到公司本身,去发现公司本身所呈现的“价值”。它要报道的是“公司”。
比如我在商业评论部曾经反复要求记者:如果不是对一个公司的调查性的带有负面的报道,那么一定要见到公司的最高领导层;如果不是行业中绝对领先的公司或者极具个性的公司,那么一定要有竞争对手的情况和行业的情况描述。
商业评论部关心的内容和所报道的内容包括:深度的关于公司本身的报道;商业领袖的访问和报道;创业者和创新公司的报道;观念领袖的报道;同商业相关的观念类文章。我曾经建议部门的每个同事去读美国《快公司》杂志十年文集,希望他们能够按照《快公司》的报道思路来发掘新的报道题材,对“报道”本身进行创新。所以,公司报道只是其中一部分。
如果整个报社都可以按照这个思路来进行报道。我想报纸也的确不需要这个部门。但是在这个部门存在之前,的确有很多东西在报纸上是无法呈现的。比如,对于一个公司领导者的大篇幅访问;比如这些公司领导者自己撰写的文章;比如针对创新产品的报道;比如类似于巴菲特年报、格拉德威尔式文章;比如针对一些热门的创业公司的报道。
比如我曾经在2009年跟王石长谈之后,鼓励地产部的同事撰写一篇关于万科的深度报道:为何这家行业领先的公司未能影响行业,相反它的每个决策都在最初遭到行业的一致反对;这家领先的公司如今又在做什么;它遇到什么新的挑战吗。我非常希望在一些行业长期浸淫的记者能够为报纸贡献出关于这些行业领先公司的深度报道和公司领导者的深度访问。
我们需要见到公司的最高领导者;比如农行上市,我们非常希望能够像财经或新世纪周刊那样,有的访问,有项俊波的访问至少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我没有看到有这种强烈的诉求,而只是止步于报道上市这个“事件”本身。
如果公司新闻的版面不承载这些报道,那么公司新闻的同事当然可以在商业评论的版面来呈现这些内容。
说实话在操作的过程中,我确实会感到灰心。记者很难达到这样的要求,也不断地有抱怨。相信其他部门的记者也有同样体会,要想见到公司的最高层领导人,还是比较困难和周折的,很难“短平快”地操作。而我们的很多工作也一直存在争议。比如以公司为主题而不是以公司新闻为主题来报道,那就需要提供给读者更强有力的理由来阅读。比如它为什么不是软文,而是有价值的内容?
6、当然,也有可能我的思路是错误的,可能并不适合于报纸而更适合于周期更长的杂志。最近在开会和思考时,常常会有这样的感受。我也在努力寻求一些调整。